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文化论坛 >> 专家视点 >> 正方 站内搜索:    
   

骆文智:准确把握当前的形势和任务

http://www.rkwh.org/2012年7月17日 来源:广东人口网 【字体:
    当前,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,人口计生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,新情况、新问题不断凸现,挑战和机遇并存。如何围绕省委、省政府提出的“加快转型升级,建设幸福广东”这一战略部署,落实好“做好人口工作,建设幸福家庭”的核心任务,是摆在全省计生人面前的重要课题。明者因时而变,智者随事而制。认清形势,提高认识,正视问题,明确任务,对于创新工作思路,完善体制机制,抓好工作落实,推进全省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升级,确保“十二五”期末达到全国先进水平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 
  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

 

  过去一个时期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,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,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。但基于人口总量大、流动人口多、人口结构复杂的省情,我省人口计生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较多,机遇和挑战并存,形势仍然比较严峻。主要体现在:一是人口总量大,到2011年底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.0557亿,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。预计“十二五”时期,人口总量继续保持较大增长,常住人口年均增长130万人左右。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非常艰巨,人口与经济社会、资源环境的矛盾将长期存在。二是流动人口规模庞大,相应的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健全,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尚待深化,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。三是人口结构问题仍然突出。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,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.34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综合治理任务十分艰巨。老龄人口比重不断提高,老龄化趋势显著加快,由此引发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容忽视。四是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受益面窄、标准低,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有较大差距,特别是一些经济社会普惠政策没有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。五是基层计划生育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,难以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。六是人口计生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,待遇偏低、信心不足、存在畏难情绪等。对此,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,承认存在的问题,正视面临的困难,正确把握人口与经济社会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,以改革创新的勇气,脚踏实地的精神,抓好工作落实,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从思路到方法实现整体转型升级。尤其要走出以下三个认识误区:一是必须摒除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是当前重要任务的错误认识。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守和确保的底线。二是必须摒除人口计生部门的重要性将不复存在的错误认识。计划生育的国策地位以及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性、艰巨性和复杂性,决定了人口计生部门不仅长期存在,而且职能更加强化,地位更加重要,作用更加凸显。三是必须摒除拓展服务工作是没事找事的错误认识。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,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,是服务“建设幸福广东”大局、落实“做好人口工作,建设幸福家庭”核心任务的重要举措,也是树立人口计生正面形象的好抓手,绝非“耕了别人的田,荒了自己的地”。

  立足新起点 谋求新发展

 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任务,我们必须立足新起点,谋求新发展。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思路、工作措施、发展目标,都必须置于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之下,服从和服务于“加快转型升级、建设幸福广东”这一主线,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前提,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落脚点,为“建设幸福广东”创造稳定有序的人口环境。在具体施政路径上,要以创新思路为源泉,以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为切入点,以抓好重点工作落实为突破口,以实现“十二五”末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目标,努力完成省委、省政府交付的任务,争当全国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。
  (一)扎实开展人口发展问题研究
  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。虽然人口计生事业的本质属性没有发生根本变化,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,社会管理形势日趋复杂,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在此阶段,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仍然艰巨,统筹解决人口问题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使命更加凸显。与此同时,人口计生工作的新问题、新情况不断呈现,原有的工作思路、工作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;群众的新意愿、新需求不断高涨,维权、自主意识不断增强;人口计生事业的内、外部环境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方向,不为喧嚷迷失发展航向;人口计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适时拓展,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新起点、谋求新发展。新形势促使我们必须创新思路,寻求新的解决办法,在继承的基础上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。当前亟需加强人口发展问题研究,提高研究的针对性,通过总结过往实践经验,进行前瞻性探索,形成新的系统化人口计生发展理论,用以指导新的实践。
  人口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题和基础。通过人口问题研究,让全社会树立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,是“三型社会”建设的核心。通过加强对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的研究,着力探索如何实现人口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均衡发展、人口数量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均衡协调、人口素质与产业发展均衡提升、人口结构与公共政策均衡优化、人口布局与区域发展均衡分布,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。
  广东人口现象复杂多变,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具有典型意义。加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,不仅能够为我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,而且能为全国乃至全球做出积极贡献。作为加强人口研究的重要举措,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办好省人口发展研究院,立足把人口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人口发展研究基地。目前需要在引进高素质人才、做好研究成果转化运用工作、加强院外合作等方面积极行动,接下来重点围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、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、加强人口发展现状监测、制订人口发展评估体系、完备全员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等方面开展工作。
  (二)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
  在去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会上,胡锦涛总书记就人口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,指出:“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,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”。省委、省政府《关于加强我省计生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》对全省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。汪洋书记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强调指出,要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,完善与稳定低生育水平相关的人口发展政策。这些要求和指示为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计生工作指明了方向。毫无疑问,稳定低生育水平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基础。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,广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。为完成好这一首要任务,我们需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。
  一是着力强化领导责任。核心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、负总责不动摇,切实把人口计生工作摆上各级党委、政府的议事日程,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。二是着力加强宣传教育。围绕转变群众生育观念,进一步提升宣传教育先导作用,丰富宣传教育内容,拓展宣传教育平台,创新宣传教育方式,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三是着力创新优质服务。围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,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口计生服务机构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,大力推进精细化服务,不断增强服务功能,拓展服务内容,提升服务水平。四是着力完善利益导向。围绕全面实施“惠一生”工程,加强部门联动,切实把民生普惠政策与计生优惠政策有效衔接,扩大利益导向政策覆盖面,并逐步提高利益导向政策标准,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开放成果,不断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。大力实施“优生健康惠民工程”,重点普及优生知识,防治不孕不育,预防出生缺陷,开展早期教育,建立求助机制等。五是着力促进依法管理。围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,进一步加大查处各类违法生育行为力度,严厉打击“两非”行为,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,确保生育公平和低生育水平的稳定。
  (三)加强顶层设计,创新工作制度
  落实省委、省政府《决定》,需要相应的工作制度来支撑,需要具体的配套工作方案指导基层实践。为此,当前要着力加强省一级的顶层设计、制度创新工作,制订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。好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,必须基于深入的调查研究,虚心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,使制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;好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,必须有丰富的理论做支撑,充分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,借鉴外地的经验,使制度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有效性。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,倒逼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、梳理工作,细化内容、突出重点。同时,通过对现有制度的检讨,总结得失,形成敢于突破、敢于说实话的良好氛围,进而形成做实事、求实效的良好工作局面。

公告栏
喜讯!广东省人口文化"...
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"...
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"...
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"...
广东产假增加50天&"...
广东省2016年度“"...
促进会新闻
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"...
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"...
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"...
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"...
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"...
【2017.4.14"...
全国资讯
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"...
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"...
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"...
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"...
规划引领 "...
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大会"...
   
   
相关链接
   
网站声明 | 网站地图 | 广告合作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
地址: 广东省广州市梅东路8号2楼 电话:020-8730313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8 - 2020 rkwh.org,All Rights Reserved 
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 主办 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 http://www.rkwh.org 粤ICP备09221956号